文章摘要: 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高性能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存储芯片行业正步入一个“超级周期”——在不久的将来,行业景气有望大幅攀升,涨价趋势可能一路持续至2026年。本文从供需格局、技术演进、资本投入与产业政策、以及价格预期四个维度,对存储芯片迎来超级周期的原因、路径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深入阐述。首先,从需求端看,AI 训练与推理、数据中心升级、5G/6G 与智能终端全面普及,为DRAM、NAND 及高带宽内存(HBM)带来了爆发式需求。其次,在技术层面,3D NAND、HBM、先进封装、制程迁移等推动芯片单位价值上升,使得芯片制造商议价能力增强。第三,资本投入与产业政策呈现高位共振——设备采购、厂房扩产、国家战略支持加速布局,构成量价齐升的基础。最后,价格方面,在供给尚未完全释放的阶段,存储芯片具备涨价空间;不过也应警惕2026年以后可能出现的供给过剩。文章在总结中指出,要关注景气周期的时间窗口、产业链的博弈格局以及下行风险,以更好把握这一阶段性机会。
1、需求端快速爆发
首先,需求端正成为存储芯片超级周期的核心驱动力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从训练到推理,再到边缘计算,内存与存储的带宽、容量要求全面上涨。例如,entity["organization","Gartner",0] 指出,到2026年大于40%的 HBM 将投向 AI 推理任务。 citeturn0search15turn0search17turn0search9
其次,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基础设施正在进入大规模升级阶段。许多企业在过去几年因经济波动而推迟更新,当前出现“集中替换”需求,从而拉动 DRAM 和 NAND 需求快速回升。技术咨询机构 TechInsights 也指出,2025年内存市场收入有望突破 250 亿美元。 citeturn0search9
再次,5G、制造业智能化、车联网、物联网等多项应用正在进入加速期,这些领域对存储芯片的需求从容量、低功耗、可靠性方面提出新的要求,也意味着市场规模的跨越式增长。例如,来源于 IMARC 的报告显示,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约为 2408 亿美元,将以超过13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 citeturn0search19
2、技术演进提升议价能力
在技术层面,存储芯片并非简单的容量扩张,其实正在经历价值升级。从 3D NAND 技术向更高堆栈、从 DRAM 向 HBM/HSRM 转型,单位芯片的价值在提高。来源于 Future Markets 的报告指出,高带宽内存(HBM)将成为最具动态增长的细分市场。 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13
同时,制程进步、封装创新、异构集成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制造商的技术壁垒。正如 KPMG 的行业展望所强调,当下半导体产业的增长不仅靠传统家电、手机,更多依赖于 AI 与数据中心等高端应用。 citeturn0search18
此外,技术演进也导致生产成本结构发生变化。随着制造难度加剧,新建厂房、先进装备、研发投入都在上升,这在某种程度限制了短期快速扩产,从而带来供应紧张、议价空间增强的可能性。这为芯片厂商在涨价周期中提供了动力。
3、资本投入与产业政策共振
资本层面,存储芯片行业正在迎来大规模投入。根据 entity["organization","SEMI",0] 的数据,2026 年存储相关设备支出预计将显著上涨,NAND 设备支出2025年增长近 47.8%,2026年仍将维持接近 10%。 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8
产业政策也在同步发力,多个国家将存储芯片纳入战略重点,高额补贴、税收优惠、产业园建设不断推出。这种政策支持一方面促进产能扩充,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强化产业链集中度,从而提高行业景气水平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资本与政策的共振往往意味着景气周期延长。换言之,不只是短期热闹,而是真正形成从产能、技术、资金、政策多维推动的周期态势,这给行业带来“持续至2026年”的基础。
4、价格预期与周期风险解析
从价格走势来看,供不应求是推动涨价的重要基础。诸多研究指出,在2024–2025年间,由于产能尚未全面释放、需求快速抬升,存储芯片尤其是 HBM 等高端品种具备较强涨价空间。 citeturn0search17turn0search10
不过,需要警惕的是,2026 年以后供给可能出现拐点。一项分析指出,到2026–2027 年,HBM 供应可能开始超过需求,从而价格可能出现显著回落。 citeturn0search17
因此,尽管当前涨价趋势具备逻辑支撑,但也不是无限延伸。涨价能持续至2026年,但进入后期应警惕“涨转稳、稳转跌”的周期特征。对参与者而言,把握窗口期、控制风险、定位正确尤为重要。
总结:

总体来看,存储芯片行业迎来的超级周期具备较强逻辑。从需求端来看,AI、数据中心、5G/6G、物联网等应用共同拉动容量与性能需求;技术端不断进化,提升了芯片价值与厂商议价能力;资本与政策共同推动产业向高景气状态发展;而从价格端来看,在供给尚未完全释放期间涨价趋势可能持续至2026年。
不过,同时也应保持理性。超级周期并非无懈可击:随着产能释放、技术门槛逐渐普及、市场参与者增多,进入中期后可能由涨转稳、再至回落。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,关键在于抢占窗口期、提升核心能力、规避周期底部风险,从而在这一个“持续至2026年”的阶段中把握机会。
雷火电竞





